深圳市落实“六个更加”要求 打造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
为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,深圳市认真落实“六个更加”的要求,努力建设配套齐全、保障有力、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。
一是促进布局更加均衡。统筹规划,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,在建设好市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上,推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化指标体系,推进区和街道、社区文化设施建设,力争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。完成关山月美术馆改造工程和中波台建设工程,做好当代艺术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和艺校新址建设,抓好群众艺术馆、深圳交响乐团等一批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;积极推进各区、街道文化设施建设,促进市、区、街道、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布局。
二是促进内容更加丰富。创新服务内容,策划组织好“深图艺苑”、“音乐下午茶”、“戏聚星期六”等公益文化活动,促进 “美丽星期天”等活动进一步完善,继续推动“周末”、“流动”、“高雅艺术”等三大公共文化服务系列实现品牌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运作。
三是促进形式更加多样。整合各区文化资源,组织流动大舞台演出,深入工业区进行巡演,满足外来工文化需求;积极探索艺术培训、创意展示等特色文化领域的免费或优惠服务,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度;加大高雅艺术进社区、进校园活动力度,推进高雅艺术的普及;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雅艺术票价补贴办法,吸引更多的市民享受高品质文化产品。
四是促进服务更加便捷。继续探索在工业厂区开辟文化活动场所,运用屋村会所等硬件设施开展文化展演活动,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络的覆盖面,为市民和外来建设者提供近距离的、经常性的服务;尝试“请进来”吸引观众到公益文化场馆参加各类文化活动,为其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便利,积极培育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。加强文化义工导引服务,提高服务水平。加强文化信息服务,通过络、媒体、等载体及时为市民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信息。
五是促进品味更加上乘。树立精品意识,在策划文化活动中,不仅满足于数量的增加,更着眼于质量的提升,努力打造水平高、影响大、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,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活动品味与档次。
六是促进机制更加健全。加强市民公共文化需求调研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,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,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,积极引导市民文化消费,巩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