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逊肾内科主任
不管是初次发现自己患有肾病首次检查肾功能,还是患有多年肾病复查肾功能过程中,血肌酐都可以超过正常范围。以血肌酐正常范围的最高值μmol/L为准(女性以97μmol/L为准),超过这一数字就被称为“血肌酐高了”。患者血肌酐升高,一般来说都可以作出“肾衰竭”的诊断,就需要在第一时间明确病因诊断并积极采取措施,从而为可以逆转的肾衰竭创造条件与机会。
如上提到的肾衰竭,就与血肌酐升高有关,同时又提到了“可以逆转”这四个字,表明有些肾衰竭是可以逆转的,而有些肾衰竭则无法逆转。这里需要着重解释一下什么叫肾衰竭,肾衰竭,是各种因导致的肾功能下降,主要分为急性肾损伤与慢性肾功能不全,典型症状为恶心、纳差与乏力,部分患者可有水肿、少尿或无尿。肾衰竭:轻者可以很轻,能够自行恢复;重者可以很重,需要肾脏替代治疗(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);而更多肾衰竭患者经积极治疗之后,或完全治愈,或长期稳定,或缓慢发展。
因此,不要以为血肌酐高了都降不下来,只要能够抓住治疗时机,如下六种情况的肾衰竭是可以逆转的。
1.感染性疾病引起者
细菌感染、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等都非常常见,感冒、流感、扁桃体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、皮肤感染、胃肠炎、泌尿系感染及盆腔炎等都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。感染之后,患者都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,无论是否有基础肾脏疾病,都可以作出肾衰竭的诊断。原本就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,则更容易并发与感染有关的急性肾损伤。积极抗感染治疗,就可以逆转肾衰竭,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,或降至感染前的血肌酐水平。
2.药物或毒物引起者
药物与毒物引起者,常常会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,它也属于急性肾损伤的一种类型。多为外源性的,包括药物、重金属、化学毒物与生物毒素等。常见药物为造影剂(或对比剂)、氨基糖甙类及其它抗菌素(如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多粘菌素B、磺胺类药物等);重金属类毒物,常见的如汞、镉、砷、铬、锂、铅及铂等;工业毒物,如氰化物、四氯化碳、甲苯、甲醇及氯仿等;生物毒素,如鱼胆、蛇毒、毒蕈及蜂毒等。及时治疗,多数患者也可以逆转肾衰竭,血肌酐恢复正常。
3.血容量不足引起者
持续发热、出汗过多、高温环境、消化道出血、严重烧伤及过度利尿等,都可以使得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现象,即人体处于缺水状态。严重缺水之后,为了保证心脏与大脑的血液供应,人体就会“牺牲”肾脏,肾脏的供血就会减少,导致肾脏缺血缺氧,进而引起急性肾损伤,患者的血肌酐升高。这些都与患者的血容量不足有关,及时补充并补足水分,同时给予对症与对因治疗,就可以逆转肾衰竭,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。
4.血压骤升高引起者
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(包括肾性高血压)患者都可以出现血压骤然升高现象,甚至可以升高到高血压急症的水平,即在某些诱因作用下,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(一般来说患者的血压可超过/mmHg),同时伴有进行性心、脑、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急性损害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。这其中就包括急性肾损伤,即患者的血肌酐也会升高。及时调整或加用降压药,同时注意休息与给予低盐饮食等,患者的血压逐渐降下来之后,血肌酐也会跟着下降,甚至可以降至正常或降至原来水平,肾衰竭也是有希望逆转的。
5.与水肿有关引起者
部分患者的血肌酐升高是与水肿密切相关的,尤其是肾病综合征。一般来说,肾病综合征都会有“三高一低”表现,即高度水肿、尿蛋白高、高脂血症及低血浆白蛋白等,比如微小病变与膜性肾病,往往同时会有较为明显的水肿。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,不仅出现双下肢部位的水肿,也会有腹水与胸水,还会有肾间质水肿,此时患者更容易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,血肌酐升高。只要能够尽早识别这一并发症,并积极给予治疗,就可以逆转肾衰竭,将血肌酐降至正常。治疗措施可采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及加强利尿消肿等方法治疗。
6.吃喝太随意引起者
这里说的吃喝太随意,主要包括高蛋白、高盐及高嘌呤等的饮食,尤其是其中的高蛋白饮食,可以让患者的血肌酐在短时间内升高不少,如主食(米面)吃太多、或天天大鱼大肉、或口味太重、或喝太多荤汤等。吃喝太随意引起的血肌酐升高,也与肾衰竭有关,尤其见于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,如本来就患有IgA肾病、狼疮性肾炎或其它慢性肾脏病等,血肌酐更容易受到随意吃喝的影响而出现升高或进一步升高。及时调整饮食,升高的血肌酐仍然有希望降下来,从而逆转肾衰竭。
还以为高上去的血肌酐都不能降下来吗?如上六种情况,若能早期识别及规范治疗,则可以逆转肾衰竭并将血肌酐降下来。
文章为周逊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