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,中国人患有肾病的几率已经达到了10.6%,也就是说我们十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人是患有肾病的,而且这个几率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。在这里面有一种疾病,看似简单、容易治疗,但终究有很多人没有足够重视,长此以往,病情逐渐恶化,最终引发尿毒症。
这种肾脏疾病就是肾炎,如果你认为肾炎只是一种介于可治与不治之间的疾病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,可能你终究会追悔莫及!
下面给大家讲一讲从肾炎到尿毒症的发展脉络:
慢性肾炎—肾功能不全—肾衰竭—尿毒症
很多人都觉得肾炎都是因为自己过度劳累、饮食不健康造成的“小病”,只要自己在这方面注意一些,再简单服用一些药物,病情会得到控制,并且慢慢康复。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误区,可能正在一步一步对你的健康造成威胁。
肾炎误区一
肾炎只是小病,根本不用过多治疗。然而,事实却是对于肾炎,如果大家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,肾炎的发展也是很可怕的,甚至会引发尿毒症。
肾炎误区二
年轻人不会患慢性肾炎,慢性肾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,而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非常轻,从发病到发展成尿毒症,如果不治疗可能只要几年到十几年。
二、这些行为很要命,别等病了才后悔!
1.盐吃得多并不能防腐,反而会伤肾
盐摄入太多,会加重肾脏的负担,致使肾脏受损。
怎样才算多?对于健康成年人,每天摄盐量超过6克,就算多了;而对儿童,超过3克就是多。
控盐上,教大家一个小技巧:等菜准备盛盘时再放盐。
吃的时候不仅够味,实际上又不会摄入太多盐。这个方法适用于一切健康人,更适用于高血压、肝硬化、无浮肿的肾炎和无心功能不全的各类心脏病患者。
2.熬夜
没错,第一名就是熬夜!除了大家熟知的伤肝,熬夜也会伤肾。足够的睡眠的人才有精气,熬夜就会损伤肾精,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是最好的起居方式,晚上睡眠最迟别晚于11点。
3.滥用药物
有些药物的肾损害是很严重的,有些止痛药对肾脏损害非常大,如布洛芬。有明确冠心病和脑血管病风险人群,吃阿司匹林是非常必要的,但要注意用量,谨遵医嘱,不要私自增加用量。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,要定期检测尿常规、血肌酐。
4.长太胖
当长胖成为一种习惯,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美丽,还有好肾……
肥胖,会导致肾小球肥大或硬化,从而引起肾脏损伤。
有数据显示,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发病率比过去增加了10倍!
因此,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,要注意远离超重或肥胖,尤其是腹型肥胖。
怎样才是腹部肥胖?
体重指数(BMI)正常,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,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;或腰臀比男性大于9,女性大于8.5。
5.过度劳累
首先是体劳,强度较大的工作导致身体疲劳,从而引发肾虚症状。其次是劳神,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精神无法放松,脑力劳动累,想的过多也属此例。用脑过度,脑为髓之海,而肾主骨生髓,累了脑就容易伤肾。
6.性生活过多
人说酒色伤身,常饮酒、过度性生活,都是肾的杀手。
7.涮肉吃多了
冬天,人们都喜欢吃火锅,但涮肉吃多了也会伤肾。涮菜中如豆制品等常吃的食物是高嘌呤食物,而且涮肉的汤汁中嘌呤含量很高,再加上边涮边吃边聊,很容易吃撑了,这些都会造成脾胃负担过重,也会加重肾脏负担。高嘌呤、高脂肪、高热量食物摄取过多,时间长了,再好的肾脏都会累。其实,平时吃得太咸、太甜、太油,蛋白质吃得太多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。
8.心情烦躁
现代人的工作、生活压力都很大,“我很烦”也就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。说在嘴里,急在心上,而其实这种烦躁情绪也会伤精伤肾烦躁为一种精神异常症状,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肾不能固摄情绪的表现,它也会反过来对肾造成进一步的伤害。
三、阻止肾炎到尿毒症“三步走”
第一步:首先控制影响慢性肾炎进程的因素
1、尿蛋白
这个是肾炎早期的典型症状,尿蛋白漏出的越多说明肾功能受损越严重,反过来还会加重病情。因此必须重视减少尿蛋白漏出。最好把尿蛋白定量控制在1g为宜。
2、高血压
一方面,随着病情的进展,患者会出现高血压,另一方面,本身有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。因此对于肾病患者血压必须控制在/80以下,以避免肾功能的进展。
3、肾功能
肾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较轻,尽可能减缓肾功能进展程度,是避免发展到尿毒症的很重要的一步。因此患者要定期检测肾功能水平,主要体现肾小滤过率、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这些指标上。
第二步:其次遵医嘱对症用药,不滥药物
慢性肾炎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尿潜血、尿蛋白、水肿等,这段时间一般会采取抗炎、抗感染和清血清毒治疗,来缓解尿蛋白和水肿的情况,避免病情复发加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只要坚持用药,肾功能进展很缓慢。
但有些患者觉得治疗效果慢,指标也一直不降,就着急去找些偏方来吃。结果导致肾功能进展加速,迅速发展到了肾衰竭,很可惜。
有些偏方可能只是暂时有效,但没什么科学依据,尤其是一些不明的药方中含有肾毒性药物,只会加重肾损害。
第三步:最后学会自我管理,很重要
包括饮食管理、身体管理、情绪管理及治疗管理四方面。
饮食上尤其强调低蛋白和低盐饮食;身体上主语劳逸结合,增强体质和免疫力;保持良好心态对病情有好处;按时复查,及时复诊,更了解自己的病情才能控制住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