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肾病,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,目前主要认为与遗传因素、代谢紊乱、细胞因子、炎症介质及微循环障碍等有关,单纯西药对症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肾功能,但在纠正代谢紊乱、细胞因子、炎症介质及微循环障碍等方面效果不理想,这可能也是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。
糖尿病肾病,属中医“消渴”、“尿浊”、“水肿”等范畴,是在消渴耗伤气阴,机体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,根据“久病必虚”、“久病及肾”、“久病必瘀”等经典中医理论,认为消渴日久则气虚,累及脾肾,脾失健运可致水湿内停,肾失封藏则精微外漏,脾肾气虚日久则正气耗损,脾肾亏虚更甚,浊毒内停,形成恶性循环。临床上常用苁蓉益肾颗粒、肾炎舒颗粒。
苁蓉益肾颗粒
苁蓉益肾颗粒,由五味子(酒制)、肉苁蓉(酒制)、菟丝子(酒炒)、茯苓、车前子(盐制)、巴戟天(制)组成。补肾填精。用于肾气不足,腰膝痿软,记忆减退,头晕耳鸣,四肢无力。
方中肉苁蓉厚重下降,可直达肾脏,润而不燥,可补肾阳、固肾精、益精血、润肠道,且酒炮制后有活血之功,为君药。巴戟天可强筋壮骨、补肝益肾、补中益气;菟丝子滋补肝肾、固精缩尿、健脾,为平补肾、肝、脾之良药,主消渴热中,两者共为臣药,可助肉苁蓉补肾之功。茯苓健脾渗湿、利水消肿;五味子敛肺生津、滋肾固涩;车前子甘寒通淋,可制菟丝子、五味子之过于涩精,并能利水渗湿,三药共为佐药。全方既能补阳,又能益阴,甘温不燥,补益适宜。
微循环障碍,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基础,可诱导组织缺血缺氧及血管内皮损伤,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增强,使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,即血液高凝、高黏、高聚集状态,表现为血液流变异常,这与中医“消渴致瘀”理论相符。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苁蓉益肾颗粒可通过调节一氧化氮/内皮素1(NO/ET-1)平衡、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改善肾脏微循环,并通过抑制肾组织细胞外基质代谢,改善肾小球硬化,从而改善肾组织损害。苁蓉益肾颗粒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,降低尿蛋白排泄率,临床安全性良好。
肾炎舒颗粒
肾炎舒颗粒,由菟丝子、枸杞子、黄精、生晒参、苍术、防己、茯苓、金银花、蒲公英、白茅根组成。益肾健脾、利水消肿。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炎引起的浮肿、腰痛、头晕、乏力等症。
方中菟丝子、枸杞子补肾益精;黄精补气养阴、健脾益肺;生晒参大补元气、补脾益肺、生津止渴;苍术、防己、茯苓化湿消浊;金银花、蒲公英清热解毒;白茅根清热利尿。全方补气助阳与养阴并举,扶正固本与驱邪兼顾,且中早期糖尿病肾病属脾肾气虚兼湿热之病机,共奏健脾益肾、补肾养阴、清热化湿之功。
研究证实,肾炎舒颗粒具有抗氧化、清除自由基、抑制糖基化终产物形成、改善微循环、减少尿蛋白排泄的作用,并可通过抗炎、保护足细胞、保护近端肾小管等作用减轻肾组织损害。
现代药理学亦证明,肾炎舒颗粒可抑制组织的脂质氧化,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,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,阻止体内半乳糖或者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,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损伤,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、尿微量白蛋白指标,临床安全性良好。
总之,苁蓉益肾颗粒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属肾气亏虚证,而肾炎舒颗粒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属脾肾阳虚证。二者均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四肢无力、记忆减退、浮肿等症状,并从降低尿蛋白排泄、改善肾小球、抗炎抗氧化、清除自由基、改善微循环、保护肾组织等多方面发挥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