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是生命之源,人体内70%都是水分,所有的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分的参与,人在喝完水之后无可避免的会出现排尿的情况。
但是关于排尿频率,很多人却存在一个疑惑:为什么有的人一喝水就尿多,而有的人喝完水之后半天都不去上厕所呢?这两种人相比谁的身体更好一些?
为何有的人一喝水就尿多,有的人却没有,哪种人的身体素质更好?
从喝水到排尿的时间是不固定的,它受气候、温度、是否进行活动、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,一般情况下,30~45分钟为正常。
但是,终尿受身体水合状态的影响不大,形成时间上有一个大概的“准数”:从水进入口腔到形成终尿,据研究最快仅需不到6分钟时间。
另外,水喝进体内,经过新陈代谢作用,有一部分水会变成汗液;还有一些水会变成人体所需的水分而保存在肉体里。在相同喝水量下,夏天流汗多相比冬天排尿时间就要更长些。
——喝水尿多
1、正常调节机制
当人体短时间内喝入较多的水,就会经肠道吸收,从而使得机体有效的血液循环量增多,血液循环量增多以后,单位时间内通过肾脏的血液量就会增多,从而激发了肾脏的调节功能。
肾脏就会通过肾小球滤过产生较多的尿液,通过尿液将较多的水分以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,这是肾脏重要的调节水平衡的一个作用。
2、膀胱炎症
喝完水之后出现排尿增多的情况,很有可能是膀胱炎导致的,主要关系到肾病以及肾小球的症状,所以会产生常见的肾部疾病,主要表现为尿液增多等。
所以在平时如果没有喝大量的水,却出现喝水后尿液增多的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,很有可能是膀胱出现了问题。
——喝水不排尿
1、饮水量较少
如果体内本身缺水,平时饮水不多或者体液丢失过多,这时喝水后仅少部分能补充体液丢失的量,尚未达到补充水分的量。
故而短时间内难以产生尿量,但24小时总尿量大于ml以上,并且没有水肿等现象,需要再次多饮水或者多补液,观察尿量是否恢复。
2、肾脏疾病
如果出现肾脏的疾病,如肾功能衰竭则可能会导致肾脏不工作,而导致水分无法排出体外,同时多伴有颜面或者下肢的浮肿,24小时尿量大约小于ml以下,需要进行肾功能的检查。
如果出现肾后梗阻性,如双侧输尿管结石、输尿管肿瘤或者前列腺增生症等,可以造成肾脏产生的尿液被梗阻在体内,无法排出体外,需要进行泌尿系统的B超检查,了解有无肾积水、有无双侧输尿管结石等梗阻性病变因素。
综上所述,不管是喝完水之后立即排尿,还是长时间不排尿都属于异常状况,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了解其问题所在,有必要的情况下要尽早就医检查。
关于小便的常识,你了解多少?
1、一天小便次数
在一般情况下,一天小便8次属于正常,如果是非饮水原因造成的排尿次数超过8次,则为尿频。
一天8次小便的频率:白天排尿7次,晚上起夜1次。
2、正常的尿液颜色
健康的尿液是淡黄透亮的,就像沏的第1遍茶水,如果平时喝水多,尿液也有可能像白开水一样,无色无味状态,而喝水较少,则会呈现啤酒的黄色,这都是正常的现象。
不正常的尿液包括以下几种:
发亮的鲜黄色:说明尿液中含有黄疸,或者补充维生素B2,也就是核黄素过多;
像洗肉水一样的鲜红色:说明尿中有红细胞,可能是肾脏外科疾病或肾炎,或者利福平等受抗结核药影响;
酱油色:说明尿中有破了的红细胞,也可能是肾炎:
白色:这种情况很少见,说明尿中有乳糜,源自丝虫病或肾、淋巴管堵塞。
3、一天的尿量
对于正常人来说,每天正常的排尿量大约为毫升左右,只要每天的排尿量多于毫升、少于毫升,都属于正常的范围。
少于毫升叫作少尿,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出现。一旦发生,大多为急性肾衰竭。
多于毫升叫作多尿,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,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。此外,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多尿,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。
如何保持规律的排尿习惯?
1、多喝水,勤排尿
泌尿系统是专门负责排泄人体废液的下水道,但是人体摄入的各种物质种类繁多,导致泌尿系统的环境堪忧,只有保证足够量且清澈的尿液,增加尿道冲刷机会,才可以带出更多的废物和垃圾,保证泌尿系统环境卫生。
因此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多喝水,勤排尿,一天饮水量维持在2~3升即可。
2、讲究排尿卫生
女性在排便之后擦肛门时,一定要由前向后擦拭,防止肠道细菌带入尿道;进行夫妻生活之后,男女都要尽早排尿;男性一定要保持下体卫生,勤更换内裤,改善下体潮湿环境。
3、排尿后不要立即坐下
由于男性的生理构造特殊,尿道较长,在排完尿之后,尿道内口的内外括约肌会闭合,使前列腺部的尿道形成一个闭合的腔,若此时马上坐下,会加大闭合腔内的压力,容易造成残留尿液反流入前列腺,给尿道中的细菌可乘之机,导致前列腺炎。
4、不要憋尿
据研究报道,膀胱癌的发病率与尿液在膀胱中存留的时间成正比,尿液中的代谢废物可能会破坏膀胱的肌肉纤维,促使其发生癌变。
此外在憋尿时,膀胱充盈会增加膀胱压力,如果不及时排出,尿液会返流向前列腺、输尿管、肾脏,把可能侵入的细菌带到这些部位,造成尿路感染,而且尿液停留时间越长细菌繁殖越多。
#夏方养生指南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