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接地气的科普小编,小九为大家解答过不少有关“屎尿屁”的疑惑,不过最近又有很多读者
“我一喝水就想尿尿,只要喝完水过40分钟左右,就有小便,而且相隔一刻钟左右就有小便,喝得多,小便就多,好不好呢?”
“在ktv同样喝啤酒,哥们一晚上没去过,我喝2瓶就得去尿一趟!我是肾虚了?”
“我只要喝一大杯水就会上5、6次厕所,烦死了,完全储不了水,喝可乐更糟,喝一次性杯的可乐也会上很多回,我是不是不正常啊?”
上面的提问都是有关喝水与排尿的关系,看来小九有必要给大家温习一遍了!
一、先来说说,水是怎么变成尿的
水进入体内后,先进入胃肠道,而后经过消化系统进入到血浆之中。经过血管的输送,血浆中的水分和晶体物会通过肾小球的过滤,来到了肾小管。在这里,肾小管将营养物质、水分以及无机盐重新吸收,传回血管内。
其余含有氨和盐类的物质就形成最终的尿,最后经过输尿管、膀胱和尿道输送到体外。
从喝水到尿液的形成,中间这个时间节点是不固定的,温度、人体活动、气候因素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这个过程。通常情况下,这段时间大概为30-45分钟。
二、为什么有人一喝就尿,有人则相反?
至于说有的人一喝水就尿尿,有的人喝水后尿意很少,这里面的因素就更复杂了。
一喝水就尿尿,首先可能是出现了疾病。主管排尿的是泌尿系统,如果出现了尿路感染等问题,那么就会出现尿频的现象。不过这种情况下,往往还伴随着尿痛、尿不尽等症状。
其次,就是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情况了,这一方面的因素同样是多种情况的。
膀胱括约肌松弛的人,容易频繁产生尿意。膀胱储存尿液,要达到一定量才会产生尿意。膀胱是有弹性的,如果弹性足够,则能储存更多的尿液,但是如果括约肌出现了松弛,那么一丁点的尿液就会让膀胱感到负担,这时就会向大脑频繁发出排尿的信号。
通常情况下,上了年纪的人、产后妇女都会出现括约肌松弛的情况,进而导致尿意频繁。
有的人平时不怎么喝水,往往都是感觉口渴后才喝水,这就导致膀胱逐渐适应了缺水的环境,一旦喝水而受到刺激,进而就会产生尿意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膀胱的容积天生比较小,所以喝同样的水,这类人上厕所的频率就要高一些。
而喝了水,尿意却不多的人,同样有多重的因素在起作用。
首先就是膀胱大,储存的尿量多,所以尿意就不频繁。其次,经常运动或者劳动的人,因为自身消耗的水分较多,所以大部分水都参与代谢或变成汗液排出去了,尿液自然就少了。
再者,如果身体处于缺水的状态,水分被身体大量的吸收储存,也不会产生尿液。经常有憋尿习惯的人,膀胱的敏感性降低了,即便喝了大量的水之后,身体也能适应。
最后,一些疾病因素,比如肾病、心功能异常、尿路堵塞等也会导致排尿减少,所以身体一旦出现了不适的症状,就应该尽早就诊排查。
三、肾脏健康,确实可以从小便看出
生活中,尿液性状、排尿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肾脏的健康与否。
1.泡沫尿
尿液中含有蛋白,排出后呈现很久不会消失的泡沫,被称为泡沫尿。肾功能出问题,泡沫尿的概率就较高。不过,泡沫尿不一定是肾病,还要借助检查做综合判断。如果尿液的泡泡细腻、黏稠,持续5分钟以上未消失,肾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较大。
2.血尿
尿液中带血,并且持续一段时间,这是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。肉眼可见的血尿,尿色呈洗肉水样,混浊且呈现红色,甚至一些患者的尿液中还夹杂血丝或者血块。
3.少尿
24小时尿量小于毫升,或每小时的尿量小于17毫升,这就是少尿的症状。导致少尿的疾病有急性肾炎、慢性肾炎等引起的严重肾功能病变等。
一旦尿液发生实质性的改变,则要进行相关检查。初步筛查是尿常规,检查尿液的性状、尿酸碱度、尿比重、尿蛋白、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、尿糖、鳞状上皮细胞等情况,根据情况,再进一步对症检查。
四、健康提醒:憋尿会把身体憋坏
正常情况下,膀胱的储尿极限是毫升,如果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憋尿,真的会憋出问题。
未成年人憋尿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,加重肾脏负担,甚至还会引起急性腹膜炎,还会导致精神紧张、注意力不集中,长此以往,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成年人憋尿会导致括约肌逐渐“失灵”而松弛,最终出现尿失禁的情况,还容易形成尿结石、尿潴留、尿毒症等疾病,严重时会影响到性功能。憋尿引发的尿路感染,会进一步诱发肾脏疾病。
在生活中,如果是儿童,家长应该正确引导,避免出现憋尿的坏习惯。而成年人,无论在何种情况下,都要避免主动憋尿。如果在一些场合不方便,也要尽可能提前上个厕所。如果有过憋尿行为,事后则要多喝水,增加排尿量,预防尿路感染。
参考资料:[1]不懵圈,一篇教你看懂尿常规!.扬子晚报,.9.14[2]为什么有人一喝水就有尿,有些人喝水多也很少去厕所?.医学界,.10.4[3]这些都是憋尿惹的“祸”……看完吓尿了.健康之路,.2.8
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