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配伍治慢性肾炎
甘草味甘,性平,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,具有补脾益气,清热解*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的功效。那么在临床中啊甘草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;心气不足,心悸气短,脉结代;痈肿疮*,咽喉肿痛;咳嗽痰多;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;还可以缓解药物的*性、烈性。提起甘草的解*的作用,清代医家陈士铎在他的《本草新编》中提到“愚谓甘草解*,当分上,中,下三法,上法治上焦之*,宜引而吐之;中法治中焦之*,宜和而解之;下法治下焦之*,宜逐而泻之。吐之奈何?用甘草一两,加瓜蒂三枚,水煎服。凡有*,一吐而愈。和之奈何?用甘草一两五钱,加柴胡三钱,白芍三钱,白芥子三钱,当归三钱,陈皮一钱,水煎服,*自然和解矣。泻之奈何?用甘草二两,加大*三钱,当归五钱,桃仁十四粒,红花一钱,水煎服,*尽从大便出矣。此三者,虽不敢谓解*之法尽乎此,然大约亦不能出此乎。毋论服*,中*与初起疮*,皆可以三法治之。此用甘草解*之法,人亦可以闻吾言而善用之乎。”那么这段论述呢还是比较直白的,我们可以知道,陈士铎把甘草的解*方法归纳为三点,就是上焦中*使用催吐法、中焦中*使用和解法、下焦中*使用泻下法,相应的方子呢在原文中也已经详细列出来了,这里就不再赘述了。那么关于度量衡的问题我们稍微提一下,陈士铎呢是清代人,那么他的《本草新编》中药材的这个剂量单位呢应该是延续清制,根据考证的结果来看啊,明清两代的度量衡制度基本一致,清代的1钱应该等于今天的3.78g,1两呢就等于37.8g,方便大家换算,这是关于度量衡的问题。另外啊,大家知道,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相比古代有了很大的提高,一般遇到中*危重症,西医都有非常先进的抢救手段,但是如果在一些偏远山区啊,抢救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,服用中草药解*也是一种权宜之计。
图|甘草
好了,那么关于甘草的扩充知识点我们今天暂时介绍到这里,下面呢还是来看我们的医案。今天这个医案啊是使用甘草配伍治疗慢性肾炎的一个案例。医案中的这个患者是位60多岁的老大爷,被诊断为慢性肾炎,慢性肾衰竭,失代偿期。那么他有什么临床表现呢?他的两双腿有浮肿的表现,平时呢经常感觉没精神,乏力,胃口不好,睡觉也睡不踏实,每天晚上呢起夜排尿大概要排2次,他的大便排便次数还算正常一天一次,但是便质比较软,大夫给他诊了脉,看了舌,发现他的舌质淡暗,苔呢比较白腻,脉滑。那么结合所有的临床表现,给他诊断为气虚血瘀,痰浊内阻,采用的治疗方法呢就是益气活血、行气利水。那么用的什么方药呢?我们一起来看下:
*芪18g,*参20g,茯苓15g、白术15g,法半夏15g,砂仁6g(后下)、丹参10g,桃仁9g、红花9g,炙甘草5g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
那么患者吃了5剂药之后呢症状就好转了,治疗了2周之后患者复查24h尿蛋白定量为0.55g,症状基本消失,后续呢出院转门诊继续治疗。那么最后呢我们来简单总结下这个病例。对于气虚血瘀的患者,往往体内水液代谢也会出现障碍,聚湿成饮,表现为气虚血瘀兼水湿,所以在治疗这种类型的证候时,要气、血、水兼顾,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。
想学习更多甘草配伍
请下载零零医app
登录学习平台
学习更多中药知识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