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工作是复杂而艰难的,
时时刻刻如履薄冰。
即使再小心,也难免踩坑。
或伤害了别人,或被别人伤害。
在所有的伤害里,误诊可能是最伤人伤己的
《临床误诊误治》杂志主编陈晓红曾组织30多位临床医生对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进行调查,涉及医学期刊近种共多万篇文献,其中检索出误诊文献10万余篇。据文献报道,医院,20年间共收治多发性骨髓瘤32例,初诊时误诊26例,误诊率为81.3%。
26例MM中误诊为肺炎5例(19.2%);脊柱压缩性骨折、慢性肾炎各3例(11.5%);骨质疏松、骨盆骨折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带状疱疹各2例(7.7%);痛风、腰椎结核、肋间神经炎各1例(3.8%)。
另外一篇文献报道了12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高血压并肾损害的临床分析。
作者将年5月—年12月于医院诊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12例误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并将其临床病例资料均进行回顾性分析。
结果提示:12例中3例高血压病3级,急性肾功能衰竭;2例高血压3级,肾炎;3例高血压3级,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;2例高血压2级,肾炎;2例高血压2级、肾炎和贫血。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和骨髓象检查12例均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。
我们再来看两个病例:
向上滑动阅览
病例1
患者,女,62岁,因“腰及双下肢疼痛3月,加重1月”入院。
病人于3月前负重后突然出现腰及右下肢疼痛,在家休息并口服双氯芬酸钠后疼痛逐渐缓解。1月前劳累后,腰部及右下肢疼痛再次加重,伴左下肢轻度疼痛,活动时加重。腰椎CT检查:L4-5椎间盘轻度突出;骨密度正常。医院按“腰椎间盘突出症”予以激素和甘露醇抗炎脱水治疗,疼痛无明显缓解,遂至我院就诊。我科门诊以“腰椎间盘突出症”收治入院。
体格检查:L3、L4、L5椎体棘突压痛(+),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80°,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(-)。
入院后查腰椎MRI示:L4-5椎间盘轻度向右突出。予以L4-5右侧侧隐窝阻滞术,疼痛未见缓解。
进一步行腰椎增强MRI示:腰椎椎体见散在不均匀强化灶。
全身骨骼ECT显示:肋骨、胸椎、腰椎椎体、骨盆及右股骨多发浓聚灶。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可能,进一步检查: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κ、λ(+),血清κ、λ轻链(-),尿λ轻链(+);骨髓穿刺:浆细胞占48.7%,为异形细胞。
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,并转至血液科进一步治疗。
向上滑动阅览
病例2彭某,男,61岁,因“发现血肌酐升高1+周”就诊。l+周前患者于医院查:肾功能:血肌酐.6μmoL/L,血常规:血红蛋白/L,无头昏、乏力,无夜尿增多、泡沫尿,服用“海昆肾喜胶囊、百令胶囊”护肾治疗,现为进一医院。门诊血常规:wBC10.2×/L,RBC3.04×10“/L、Hb94.09/L、MCV97.7lL、MCH30.9pg、MCHC/L、PLT×/L。肾功能:尿素氮11.77mmoL/L、肌酐.30斗moL/L、尿酸.10斗moL/L、内生肌酐清除率28.68mL/min。既往史、家族史:无异常。体格检查:轻度贫血貌,桶状胸,双肺呼吸动度一致,语音震颤减弱,叩诊呈过清音,双肺呼吸音减弱。入院后辅助检查:乙肝五项:无异常。生化全套:钠.2mmoL/L、钾3.7lmmoL/L、钙2.86mmoL/L,余项目无明显异常。尿本周氏蛋白定性:阴性。免疫全套:免疫球蛋白G2./L、免疫球蛋白A0./L、免疫球蛋白M0./L、补体C31./L、补体c40./L。全身骨骼x线示:颅骨及下颌骨、双侧髂骨、趾骨多发斑片状稍低密度区,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可能。腹部B超未见异常。骨髓涂片:(1)取材、制片、染色好。(2)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。(3)粒系占16%,幼粒比值略高,细胞形态大致正常。(4)红系占1%,幼红细胞少见,部分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。(5)淋巴细胞比例减少。(6)骨髓瘤细胞占79%,其胞体偏大,浆较丰富,呈灰蓝色,核偏位,可见双核或多核,核质较细,核仁不显。(7)巨核细胞52个/2.0cm×3.0cm,分类计数25个,其中颗粒巨16个,产板巨5个,血小板成堆可见。外周血涂片:(1)白细胞偏高。(2)成熟红细胞大小较一致,部分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。(3)血小板正常范围。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。上述两个病例,一个以腰痛为首发症状,一个以肾功能损害就诊,几经辗转,最后均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,着实给初诊的骨科、肾内科医生挖了大坑。在临床工作中,医生会遇到各种各样容易误诊的病例。消化科医生很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腹泻患者就是消化道的问题。同样,腰痛易被认为是骨科的问题,肾功能损害是肾内科的问题,肢体麻木是神经科或内分泌科问题.....而事实恰恰相反!这些司空见惯的症状往往埋着巨大的坑,等着大家往下跳。医生为什么会误诊?
《医生为什么会误诊》一书的作者沈凌认为,误诊的首要原因在于病史询问不清,而另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生知识体系里没有相关的知识,或者更准确地说,没有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,诊断时也缺乏路径意识,因此在问病史和查体时,思路并不清晰。以多发性骨髓瘤为例,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,症状不具有特征性且表现复杂多样。国内文献报道其误诊率达到54.7%~78.8%,其中多数误诊在半年以上,并且多次误诊,有的误诊时间达数年之久。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有三大临床表现:贫血、肾病和骨病。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不足20%,也就意味着80%左右的患者首诊科室可能是肾内科或者是骨科。如果接诊医生没有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知识的储备,很容易大步走进“误诊”的大坑。医生是一个“生命不息,学习不止”的职业。如何避免多发性骨髓瘤的漏诊误诊大坑?
医院血液科陈文明教授在采访给出的建议是:
对于肾内科医生而言:
应该提高对发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度,如果患者有不能解释的蛋白尿,就应该做尿蛋白电泳,如果尿蛋白是白蛋白或小分子的蛋白,同时患者没有高血压,那么应高度怀疑该患者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,对这类患者就应该做24小时尿轻链定量。
对于骨科医生而言:
对于首发症状是骨痛、腰痛的患者,骨科医生很容易误诊为腰肌劳损或骨质增生等疾病,骨科医生常用的X线脊柱检查对骨髓瘤骨病的敏感度低,很难诊断。如果患者疼痛明显,常规止痛治疗的效果不好或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,建议对这类患者检测血沉,若患者的血沉速度很快,则应警惕骨髓瘤。
除此之外,以其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病例临床也不少见。
因此,无论首诊是肾内科还是骨科,或其他相关科室,只有临床医生建立了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思维,拥有了一双去伪存真、洞悉疾病发展的慧眼,才能做出正确诊断。
慧眼识MM
CCMTV临床学院携手医院血液科团队,历时6个月,共同打造了多发性骨髓瘤系统诊疗的精品课程专题——《多发性骨髓瘤诊治10讲》(长按或扫描